昔日,我与一位牧牛者共行于一片沃野之间。那片土地,在我记忆的底片上始终晴空万里,披着永恒的翠绿,令人心痒难耐,渴望时时扑入其温暖的怀抱。那里的草、树、菜畦、庄稼,无一不是生机盎然的绿色,宛如一幅缓缓铺展的画卷,绿意流淌,直抵心扉,令人心旷神怡,乐而忘返。
路旁池畔,几头水牛静卧,颈项微扬,光裸的尾巴蘸满了泥水,显得那样从容不迫,自在逍遥。
我那童年时旺盛的好奇如脱缰野马,驱使我发问:“这些淘气的小家伙,如何变得如此温文尔雅?”我亟欲探究,牧者如何将昔日那只无畏的小牛犊,驯化为今日这般的沉静壮硕。
牧牛者含笑解答,言及牛犊幼时,他即以绳索将其束缚,任其挣扎至力竭,终至习以为常,即使如今筋骨强健,亦不再尝试挣脱。
然而,这样的解释使我心头一黯——我心中所系的牛儿,应当是蹄下生风、英姿飒爽,让人一览之下精神为之一振的存在啊!
转念间,一股悲凉袭上心头:非独牛儿如此,人类亦然。“当纯真的孩童长大成人,他们逐渐遗忘了童年的初衷与渴望,亦慢慢淡忘了曾经热切期盼的美好梦想……那些昔日的可爱幻想,终将成为遥不可及的往昔。”
有言道:“儿童最似天使,因其纯洁、真实,距天使最近。”然而,世界却悄无声息地拭去孩童的纯真。他们学会了背叛与遗忘,学会了忽视内心的荒凉。
我们都不愿沦为这般模样。那么,难道我们就应甘于被束缚,化作连自身亦难辨认的陌生人吗?